企业校友风采|讲好阜阳故事,追逐新闻梦想——陈传坤

发布时间:2021-11-17浏览次数:288



陈传坤

欧博官方旗舰店1999届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阜阳日报社在编高级编辑、记者


目前所在单位的工作氛围与日常的工作内容

      总体而言,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生活,也有慢生活的魅力。在阜阳日报社工作,乃至在阜阳居住生活,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是我的故乡,在这里干事业,除了回报桑梓,还可以更近地照顾家人。 

      作为安徽最大的一个地级市,阜阳拥有千万人口,在皖北地区乃至全省来看,地位举足轻重。但从全国来看,阜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都欠账很多。十几年前,阜阳还曾被媒体界誉为“新闻富矿”之地,加之政治生态等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在全国舆论中负面形象较多。这对于阜阳人来说,确实是个令人沮丧的话题;但是,它对于那些有新闻梦想的媒体人来说,却是一个适合干事创业的好地方。特别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阜阳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阜阳迎来了发展新时代,也已于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城市发展前景和综合实力排名居全省第一方阵,前景辉煌,未来可期。这些都为个人干事创业提供了和谐的文化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目前,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三块。除了主持相关报纸版面,每天还要负责我们报纸官方网站新闻,另外一个工作是涉密工作。对于一个从事新闻工作22年的老新闻人来说,我一直认为,阜阳的舆论氛围是良好的。能在阜阳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新闻人,是幸运的,也是光荣的。虽然现在全国各地很多传统媒体人都在转型、跳槽,唱衰之声不绝于耳,但我依然认为,媒体是国之重器,媒体的社会功能只能越来越加强,而不是越来越削弱。所以我将继续坚守在新闻战线,传播新闻价值、讲好阜阳故事,无怨无悔追逐自己的新闻梦想,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可以与我们分享的求职和从业历程

      我高中学的理科,上大学学的文科,毕业后为了新闻梦想又到报社工作,连番跨界。这一路走过来,我感觉特别不易。当年,我到报社工作也是一种机缘巧合。那时候是媒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家报社都在广泛延揽能做调查新闻和社会新闻的人才。只要肯钻研业务、有采访突破能力,就会收获满满,也得到报社领导的格外青睐和提拔重用。感谢报社给了我一个实现青春梦想的大舞台,同时也让我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因为总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厚,学识和视野不够开阔,在工作中我始终加强业务学习。先是自考了一个安徽大学的新闻学本科,毕业后又考了一个在职硕士研究生。但在平时的工作中,仍感觉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20多年来,我对工作的热情没有丝毫减弱,对于文字工作的兴趣也有增无减。我认为,曾经在母校华师大受到的人文通识教育、各位师尊传授的思维方法和在大学校园中耳濡目染的家国天下情怀等,都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华师大所受到的各门课的教育,让我眼界大开,受用无穷,至今仍值得倍加珍惜。

 

对于红楼梦的兴趣是从何时开始,如何能够坚持兴趣并获得成就

      我从高中时就特别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感觉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辞优美,意味隽永。尤其是《红楼梦》,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接着往下读,且读得津津有味。后来,在上大学期间一直到工作后,我都依然保持广泛阅读的习惯,目前家里的文学、社科等书籍达10多万册。这些书籍,除了出版界和红学界师友的赠送,大部分都是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需要而自费购买的。

      起初,我对于《红楼梦》谈不上学术研究,主要是工作之余用来调剂精神,自娱自乐。后来因为网络红学的兴起,以及不断地研读一些研究资料偶有所得,便开始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慢慢地又结识了一些研究机构、高校的教授学者,兴致越来越浓。我曾先后得到了冯其庸先生、梅节先生、胡文彬先生、陈维昭先生等红学大家的认可和指教。大概从2004年开始,我陆续在《红楼梦学刊》《曹雪芹研究》《红楼梦研究辑刊》等权威红学专业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得到了红学界个别专家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更加注重研究的创新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后来,随着我正式加入中国红楼梦学会,才逐渐从民科转变为专业研究者。

      十年前,我的一本鉴赏性质的论文集《红楼清话》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今年3月,我的《〈红楼梦〉版本论稿》一书在齐鲁书社出版,被香港九旬红学家、金学家梅节先生誉为“新世纪《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开局之作”,也得到了学界其他专家的好评。对此新书,澎湃新闻、新安晚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等十几家媒体给予转载和推介,目前这本新书在当当、京东、淘宝、博库网等网店销售红火,有望今年年底第二次刷印。

      业余做学术研究,不是为了饭碗,纯属个人精神追求。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我也说不出什么可资借鉴的经验来,感觉它和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个性、学养等有关。我觉得,自己做业余学术研究的最大优势是有一颗追求事物真相的好奇心,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自信和求索精神。

 

陈传坤的校友卡)


关于母校至今仍难以忘怀的经历

      在华师大读书的那些年,我的大部分课外时间都是在校图书馆里度过的。在那里,我汲取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智慧。此外,学院、中文系及社团当年举办的那些名人讲座沙龙、学术讲座,我几乎都会想方设法去旁听。大师们指点迷津,令我受益匪浅,至今记忆犹新。在此,向他们深深致敬!


在报社的工作中,最注重的品质和最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什么

      做新闻,需要道与术相结合,技术上的那些东西可能两三年就能学会弄通,但新闻专业主义讲究的“大道”和新闻点的切入,却不是轻易就学成的,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社会经历、实战积淀。我周边的个别同行做了十几年新闻都不“入门”,只会写一些宣传稿,这是很常见的。

      对于想从事新闻行业的学弟学妹们来说,我觉得,做新闻最需要的品质就是始终保持青年人的热情和执着精神,此外还要培养对事物的独特观察力、思想批判力和家国情怀。